公司新闻 | 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用一座小学的“碳中和实验”,点亮四川教育的绿色未来
由我司全过程指导的四川首个碳中和小学如何将环保“玩”出新高度?
【一座“会呼吸”的校园】
清晨7点,成都青羊区的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阳光透过智能调光玻璃洒进走廊,路灯的光伏板悄然蓄能,教室的LED护眼灯根据自然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学生们踩着透水砖铺成的小路走向课堂,路边的太阳能景观灯上挂着他们的手绘环保标语——“每度电都来自太阳公公的微笑”。
这里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学校,而是由我司与成都市青羊区发展和改革局、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青羊区教育局共同指导,泡桐树教育集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成果,是获得认证的四川省首个碳中和小学。当“双碳”目标写入国家战略,这所早已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深耕多年,荣获过“国际生态学校”、“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学校”、“成都市绿色学校”等载誉满满的小学,用一场“绿色实验”,再次证明碳中和可以从小开始,从每一盏灯、每一堂课、每一个孩子的行动开始。
硬核低碳:从“被动节能”到“主动造能”
① 建筑会“呼吸”:
学校走廊利用采光天窗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
LED智能护眼灯自动调节亮度;自然通风系统让教室全年空气流动效率提升40%,减少空调能耗。
太阳能景观路灯,让绿色校园更节能;雨水收集灌溉校园绿地,打造“海绵校园”。
② 数据会“说话”:
每间教室安装智能电表,实时生成“班级碳足迹报告”,学生化身“减碳小侦探”;
通过国际绿色电力证书(I-REC)、中国绿色电力证书(GEC)抵消全年剩余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一度绿电一度未来”。
③ 树木会“疗愈”
学校绿化面积超过50%,放眼校园,处处“绿意”涌动,不仅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污染物,造汇固碳效果尤其显著。
通过模块化视觉体系打造沉浸式宣教场景,融合环保知识科普、行为引导与文化浸润功能,形成立体化宣传引导。
【未来彩蛋:碳中和校园2.0计划】
未来已“上线”: 规划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将把教学楼屋顶外墙变成“发电墙”;光储充一体化建设,让绿电覆盖学校的各个环节;全天候可视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平台即将上线;学校的所有碳积分将通过电专委碳账户转化成碳币,支援贫困山区学校的光伏建设.......
当一所小学把碳中和变成可触摸的课堂、可量化的游戏、可传承的文化,它证明:环保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藏在每一度电的选择、每一棵树的生长、每一个孩子眼里的光。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的实践,或许正在书写教育行业“双碳”故事最动人的一章——让绿色未来从校园开始呼吸。
在一个又一个的零碳试点示范项目打造和建设过程中,我司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组织行业专家参与项目顶层设计,引入社会资本+技术形成双轮驱动,集聚分布式光伏+储能投资开发、节能改造、碳排放智慧化管理平台、节能设备应用、碳资产开发与交易、评价等碳中和全产业链条资源,为政府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助力低碳转型从愿景迈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