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DeepSeek 预测2025年碳市场!

根据2025年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中国碳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预测:

 

一、碳市场扩容加速,覆盖行业显著增加

 

原因:这些行业碳排放量大(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减排紧迫性高,且数据基础较好。

意义:有助于提升碳市场能力建设,对冲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影响。

 

1.新增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首次扩容,新增水泥、钢铁、电解铝三大行业。此举将使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过半,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地位。

2.行业核算规则逐步完善生态环境部已就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核查指南公开征求意见,为行业纳入碳市场提供技术支撑。电力、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将逐步细化核算标准,提升市场透明度。

 

 

二、碳价稳中有升,市场流动性增强

 

预期:随着扩容和新行业履约压力增加,碳价可能在2025年突破100元/吨,并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1.配额收紧推动价格上涨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提出逐步减少免费配额发放量,市场预期2025年碳价将继续上涨。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配额(CEA)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1年开盘价上涨103%。

2.交易工具创新提升流动性碳配额逐渐成为企业的新型资产,催生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碳资产回购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三、自愿减排市场(CCER)迎来爆发

 

1.方法学扩展与项目开发加速2025年,CCER方法学从4项扩展至6项,新增低浓度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等领域,覆盖能源、林业、交通等多行业。预计2025年一季度将有超过2000万吨新CCER签发,为市场注入活力。

2.自愿减排与强制市场互补CCER可作为强制碳市场的补充,帮助非控排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为高排放企业提供履约灵活性。

 

 

四、零碳园区与碳足迹管理成为新增长点

 

 

1.零碳园区建设井喷202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启动至少300个零碳园区项目,覆盖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催生绿色技术对接、碳管理服务等市场需求。

2.案例:鄂尔多斯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已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案例,示范效应显著。

3.碳足迹标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聚焦锂电池、光伏、钢铁等10类外贸重点产品,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等贸易壁垒。

 

 

五、政策与技术驱动市场规范化

 

1.碳排放双控制度深化2025年将启动碳排放预算试编制,为区域和行业设定排放上限,强化总量控制。同时,企业需遵循《可持续披露准则》,逐步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披露。

2.数字化碳管理需求激增区块链、AI等技术应用于碳核算与交易,提升效率与透明度。预计2025年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将达1099亿元,产品碳足迹软件和咨询服务成为增长核心。

 

总结

 

2025年中国碳市场将呈现“扩容、提质、创新”三大特征:覆盖行业扩大、价格机制优化、自愿减排与金融工具创新并行。同时,零碳园区和碳足迹管理将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将共同推动中国在全球低碳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5年2月8日 13:22